张姓金鉴堂主要与唐朝著名宰相张九龄有关,张九龄为唐玄宗总结历代治国经验,撰写了五卷《千秋金鉴》,玄宗御览后甚为赏识,赐为《千秋金鉴》。张九龄的后人以此为荣,将“金鉴”作为堂号,以纪念先祖的功绩。以下是关于张姓金鉴堂的相关信息:
堂号来源
- **张九龄的故事**:张九龄,字子寿,韶州曲江(今广东韶关市)人。唐玄宗为求治国安邦之策,长治久安之计,谕张九龄总结历代治国之经验。张九龄洞察秋毫,明断事理,以犀利之笔综述列朝兴衰存亡之理,成书五卷,玄宗御览,甚为赏识,赐为《千秋金鉴》。
- **金鉴家风**:张九龄任宰相时期,群贤依赖,天下仰重,文章风度,冠绝一时。其后人以此作为堂号,以纪念先祖的功绩和传承其家风。
### 分布与历史
- **广东普宁**: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南溪镇新溪村的张氏会宗祠金鉴堂,落成于民国十三年(1924年),为普宁张氏之会宗祠。祠内供奉唐张九龄为太始祖,主祀宋元下潮七峰兄弟及普宁周边县市各乡开基祖。
- **安徽寿县**:张氏金鉴堂系张九龄后人登三公所创。登三公与胞弟畏三公、堂弟省三公从久居地鄱阳迁杭州钱塘,后又迁寿州(今淮南市寿县)南乡(现瓦埠镇)张家嘴,登三公落户于此,并至今已繁衍二十余代,万人以上。
- **江西兴国**:中共江西临时省委旧址(金鉴堂)位于兴国县潋江领东街社区河边街,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,道光十五年(1835年)张氏族人筹资购买县治北城外铜锣井钟少苏屋三进改造,将其作为“张氏宗祠”。
### 建筑特点
- **广东普宁张氏家庙金鉴堂**:始建于1919年,落成于1922年,为华美、南溪、北溪三乡倡议创建之张氏会宗祠。祠筑于榕江南岸平洋突起四周田亩宽阔之地,分金庚甲兼申寅,其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,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。
- **广州市黄埔区新龙镇金坑村张氏金鉴堂**: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,重修于2014年,占地面积120平方米。土法烧制红砖砌成墙体,外墙镶贴黄色瓷片,屋顶为红色瓦片。祠堂中存有楹联一对,上书“金鉴家声远,龙山世泽长”。
### 文化意义
- **传承家风**:金鉴堂作为张姓堂号,承载着张九龄的家风和精神,激励后人学习先祖的忠诚、智慧和责任感,为家族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。
- **凝聚族人**:金鉴堂作为张姓族人的宗祠,是族人祭祀祖先、举行族内活动的重要场所,有助于增强族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,传承和弘扬家族文化。